不转型痛苦,转型了还是痛苦。
刚开始把定位转向中高端、差别化和功能性的时候,余建铣的另一种痛苦随之而来,他逐渐发现公司在长乐本地较难找到匹配的客户。
“我们跟长乐当地一些花边企业讲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他们没法理解。我跟一家企业沟通,你们的花边能否做到局部提花,而不是所有的花型都连起来一大片,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他们理解不了。”
创业波折
十几年后的某一天,福建凯邦锦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建铣在他的办公室笑着说道:“当时长乐市政府派工作人员到我们所在的地方,进行沟通,积极宣传当时的各项投资政策,希望我们能回长乐投资。当时他们讲了一句话,‘作为长乐人应该人老归乡,叶落归根,应多为家乡做点贡献。’这让我很有感触,也很感动。最终我做决定回长乐投资。”
余建铣口中说的当年,是2002年。那时,长乐市实施“回归工程”,以促进当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以真情呼唤回归,用服务感召回归,采阳光照耀回归,建设施吸引回归,改环境承接回归。之前在外省投资的余建铣,正是受“回归工程”影响,决定回长乐投资。
但2005年时的长乐纺织行业,不是花边就是经编,其他就是棉纺,所以投资选什么项目让他很苦恼。
“当时,锦纶企业已经有力源。我就想,锦纶究竟是什么?所以就去欧美市场考察、了解锦纶的用途。经过考察我发现,在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涤纶和锦纶在纤维总用量中的占比都很高,比例相当,但当时锦纶在我国纤维使用量中的占比只有3%。我们判断,接下来如果这一占比从3%提高到20%,那该是多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数字比较给了我们投资信心,我当时就判断,锦纶是好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2006年10月,凯邦锦纶成立,2007年年底投产。目前,凯邦锦纶年产11万吨锦纶6长丝,年产2.5万吨弹力丝和5000吨加捻丝,是长乐差别化、功能性锦纶产生企业的代表。
然而到了2014年,余建铣开始感锦纶市场出现产能压力。
“大家都要面对现实。凯邦锦纶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我们的思路是,如何使传统行业走科技化发展之路,走差别化、高性能纤维的发展道路。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所以多年来的增长还比较稳定。难是难,但企业必须从红海走向蓝海,不然就是死路一条。”他说道。
专注于差别化、功能性锦纶丝的研发,提高锦纶丝的附加值是凯邦锦纶坚定执行的思路,目前其差别化产品的占比约为68%,在高性能锦纶纤维发展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特色,产品的规格已经与其他企业拉开,大路货做得很少。常规的货少做,尽量做高附加值的产品。
“我们的细旦锦纶丝目前已经做到了8D、10D、12D,而且是多孔超细旦纤维,而不是大家普遍做的50D、70D,我们再做这类常规产品的意义已经不大。我们也推出了深染锦纶6牵伸丝、阳离子染料可染锦纶6弹力丝等功能性纤维。比如,用这种纤维织造的面料,同样一锅染料可以染出多种颜色。常规产品利润低不说,下游客户还形成了欠款的习惯,非常不好做。大致来看,不同的功能性纤维比常规产品的毛利每吨要多出几千元。”
两种苦恼
其实,凯邦锦纶之前也经历过一段不爽快的日子。
“长乐很多花边企业目前的状况是这样的,做低端产品,但这些低端花边产品在长乐本地并没有市场,而是要拿到广州、汕头去卖。销售压力大,怎么卖呢?求着贸易商先拿货,可以欠款去卖。我们以前也走过这样的路。我们做出来的大路货,求着长乐本地的花边厂说,你们拿去用吧,欠款一个月、两个月都没问题。但后来,我们坚决转型,因为我意识到,如果不转型就真的是死路一条。 ”
而转型就意味要痛下决心,有所放弃。余建铣介绍,没转型之前,凯邦锦纶在长乐本地有着158家客户,但后来,非常坚决地只保留了能与企业自身产品定位很好配合的7~8家客户。
“好的、有潜力的客户可以来,大路货的客户我们宁愿选择不做。我们的高端产品都不够卖,何必再做低端客户?” 余建铣感慨道。于是,他痛下决心开始转型。
谁知道,不转型苦恼,转型了还是苦恼。
转型刚开始推进的时候,余建铣的另一种苦恼随之而来。由于改走了中高端、差别化路线,凯邦锦纶在长乐本地较难找到匹配的客户。
对此余建铣表示,长乐经编、花边产业虽然很发达,企业数量也很庞大,但整体定位依是以生产传统的常规产品为主,并没有往更高端、更具附加值的方向去提升。
“我们跟当地一些花边企业讲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他们没有办法理解。比如,我跟一家企业沟通,你们的花边能否做到局部提花,而不是所有的花型都连起来一大片,没有什么变化?”余建铣感慨。
然而,虽然狠心放弃了当地的一大批客户,但这对于余建铣来说,多少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况味。
因为,谈及长乐的花边产业与锦纶产业未来的发展,余建铣仍然很有感情。“长乐锦纶和花边、经编产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下一步,只有长乐经编产业继续改革、创新,走出一条具体的升级路子,更好地提档升级,才会拉动长乐锦纶企业进一步突破,进一步转型和调整。没有经编、花边企业的好,哪来上游锦纶业的好?下游才是主体。我希望长乐下游产业做得更好,能够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也才能更好。”
苦尽甘来
熬过来那段日子后,余建铣的心情开始好起来了,因为,那些优质的中高端客户让凯邦锦纶合作起来很舒心。
“高端客户口碑好,老板的思路也很好,资金实力比较强,诚信度也比较高。” 余建铣说道。
转型走高端、高附加值路线的凯邦锦纶,还逐渐获得了国外高端客户的认可。目前,凯邦锦纶生产的尖端锦纶丝已经成功出口到韩国、日本、欧洲等以生产高端蕾丝花边著称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这部分出口额约占其年销售额的8%。
“我们的高端产品已出口达到世界十几个国家,企业的眼光不应该只盯着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需求是很大的。而有些高端的锦纶丝,国内花边企业使用的装备也没法做,因为使用超细旦、多孔的锦纶丝,在织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毛纱现象,最后达不到双A标准,而国外的高端客户在织造过程中都实行恒温、恒湿管理,这很关键。而在长乐,又有几家经编企业的车间里装有空调?湿度能做到恒湿?” 余建铣这样反问?
至于锦纶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余建铣认为,走向下游终端是锦纶产业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和必由之路。
“这几年,凯邦一直在变,在转型。锦纶行业继续做下去,无非就是往上游或者往下游拓展两条路。长乐锦纶行业接下来的发展,会越来越显现出‘两极分化’现象。一条思路是,企业向上游拓展,去做己内酰胺,甚至是更前端的炼油,这条思路意味着投资高,规模大,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另一条思路是,企业向下游拓展,去对接终端服装品牌,不用再受中间织造环节制约。未来除了这两条路,没有其他路可走。如果锦纶企业还只是做中间这一点,不改革、不转型,无异于等死。”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