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
作为春节后首个小长假,清明假期的到来瞬间点燃了春游热潮。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公路、民航迎来了客流高峰,各大景区人山人海,很多景点因人数爆满,直接开启了限流模式。大家纷纷表示:“想过人多,但没想到人会这么多!
而纺织市场同样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声不断,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工订单,一些纺织企业因订单过于饱和甚至取消了放假安排。
开机高位运行,聚酯产销两次超百
3月26日,沉寂许久的聚酯市场上演“惊天逆转”,国内涤纶长丝平均产销率飙升至219.9%,尾盘更是有工厂创下了400%的惊人数据!
紧接着,3月31日,国际油价全线上涨,单日涨幅超2.6%,布伦特原油一举突破74美元/桶。受这一突发性事件的推动,聚酯原料价格快速上行,使得下游采购积极性大幅提升。4月1日,国内涤纶长丝样本企业产销率114.1%,随着尾盘产销大幅放量,最终当日产销率达到245.1%。
短短一周时间,聚酯平均产销出现了两次超百行情,这是今年春节以来的首次,又是什么造就了这一现象?
主营功能性面料的纺织企业:
“目前我们厂里是在赶订单,织机维持满开状态,坯布库存基本没有,原料都是随买随用,采购周期在7-15天。”
主营化纤面料的纺织企业:
“现在我们主要是在做订单,厂里开机率100%,坯布库存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原料以按需采购为主,采购周期在15天左右。”
主营涤塔夫的纺织企业:
“现阶段,我们是在做涤塔夫订单,厂里开机率维持在100%,坯布库存正常,按需采购原料,原料库存保持在15天上下。”
由此可见,油价强势上涨和终端需求回暖,共同促成了聚酯市场的复苏局面。从产业链传导来看,下游织造企业开机率普遍保持高位运转,而原料采购则呈现出“短周期、快周转”特征,采购周期集中在7-15天区间。
订单延续尚可,部分面料开始动销
当前纺织行业的高开机现象,本质上是订单延续性和面料动销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因此,就出现了纺织企业假期不放假的情况。这种现象的背后,既有传统旺季的季节性因素,也有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共同作用。
首先,国内外市场结构性复苏为订单下达提供良好基础。尽管全球消费尚未完全回暖,但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需求增长明显,这种订单转移效应将进一步带动我国纺织企业的代工需求。同时,国内政策的支持和电商渠道的扩张,也将推动内需市场逐步恢复。
其次,面料创新与功能性升级正在重塑订单结构。随着消费者对户外、健康等场景的需求增长,功能性面料成为订单增长的核心引擎。比如,主营功能性面料的纺织企业旗下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青睐,持续不断的新品研发令订单量实现呈现稳步增长。这类高附加值产品不仅提升了订单的整体利润,还因产品差异化的特性有效扩大了市场份额。
最后,供应链完善与智能化改造增强了订单的承接能力。以上久楷为例,宋锦销售火爆,意味着面料需求猛增。为满足市场需求,上久楷全面升级了生产设备,采用符合宋锦织造工艺的电子提花机,在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宋锦的生产成本,让宋锦价格变得更为亲民。不仅如此,上久楷正在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以快速响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综合来看,现阶段纺织行业正处于传统旺季与结构性复苏共振的关键节点。展望未来,行业复苏动能有望持续释放。政策层面,《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数字化转型目标,将推动70%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为智能化生产奠定基础。市场层面,跨境电商与区域化生产,将为纺织企业开辟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