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议家之言 > 正文

从“拼招式”变为“拼内力”!纺织企业走向长期主义

[ 来源:绸都网 | 作者:陶佳毅 | 时间:2024-12-06T09:47:41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纺织市场有句老话,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指的是突然来了一波行情被部分纺织人抓住了,短期内能够赚到大量的利润。

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时间里,类似的事情在纺织市场中大量发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纺织人渐渐发现,类似的事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低了。

超额利润的消失

过去的超额利润,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信息差。纺织行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样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最先发展起来的产业之一。对早期的客户来说,信息传播缓慢,谁家有什么产品,企业靠不靠谱,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巨大的黑箱,能够找到一家靠谱的、产品又对口的供应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想要货比三家很难。

此外,因为当时缺乏资金技术,市场中资本要素不足,早期的纺织市场各家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部分要求较高的产品仅有几家企业具有相应的技术实力,属于卖方市场,自然能要到高价。而当时这些高端产品大部分的用途都是出口,相比于当时国内的收入水平,外贸客户可以说是财大气粗,哪怕在国内算已经很高的价格,在外贸客户看起来依然极具性价比。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量的资金涌入,也让过去的纺织市场乱象丛生,皮包公司、老赖、三角债等现象,都是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发展,市场中信息流通速度加快,纺织企业产能扩张,技术也不断进步,同时中国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长,超额利润慢慢消失,市场逐步规范,不少纺织企业开始走向长期主义。

走向长期主义

用武侠小说来举例,如果说在短期主义阶段,企业之间拼的是“招式”,那到了长期主义阶段,拼的就是“内力”了。

近些年“耐心资本”这个词很火,耐心资本正是长期主义的典型代表,在纺织行业内,长期主义也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1、靠研发。为了生产出更优质,能与市场能产生明显差异化的,又质量稳定的面料,部分企业花费重金购买最新设备,每年花费重金投入研发,把生产延伸到原料、织造、印染、后整理全端,打造全产业链的模式。

2、靠规模。按照工业化的理论,产量越大,边际成本越低,单位商品的成本就越低。部分纺织企业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水平,以求工厂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生产出性价比最高的坯布。

3、靠品牌。部分纺织企业引进专业的设计人才,并与知名设计师合作,让自己的面料绽放在各种时装周上,同时建立自己的时尚流行趋势,推广开发自己的面料品牌。

以上种种,无论是打造全产业链,还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都需要企业长期不断的投入,一次次在实践中试错、优化、进步。但久而久之,就能建立起一条独属于自己的护城河,让他人无从模仿。


当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走在长期主义的道路上,不断积累,互相促进,中国的纺织产业从横向到纵向,逐步形成了一条强大的产业链,身处这条产业链中,纺织人不但能用更低的价格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还能源源不断地爆发创作活力,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品,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爆款,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的体验,同样也能让中国纺织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周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