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涨价了,所以我们的布也要涨一点。”这是过去布老板涨坯布价格时最常见的逻辑,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面粉贵了,面包涨价,任谁也挑不出理来。
但如今,人们这一惯性思维正在发生变化。
成本不决定价格
今年夏季,常见的化纤原料——涤纶长丝和锦纶长丝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趋势。
涤纶长丝方面,从5月下旬到7月初,涤纶长丝价格出现大幅上涨,7月初之后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位置,直到7月23日才出现下降。
而锦纶长丝的价格走势则正好相反,从5月下旬7月下旬,锦纶长丝各个规格出现了明显下跌,部分规格下跌超千元。
如果按照常规思维,涤纶涨价了,那像春亚纺、涤塔夫这类涤纶生产的坯布也应该涨价;锦纶降价了,类似尼丝纺这类以锦纶作为原料的坯布也该降价。但事实恰恰相反,涤纶类坯布罕有上涨,而以锦纶为原料的部分规格的尼丝纺却大受追捧,价格大涨。
坯布的价格和原料成本之间的相关性正变得越来越低,相较于成本,供需对坯布价格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大。
常规坯布不再稀缺
坯布涨价的底气在于供求关系带来的稀缺性。改革开放几十年间,从各类机械到电子产品,从家用电器到新能源汽车,随着中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大部分商品的供给逐渐充足,价格不断下降。
纺织市场同样如此,服装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早年间供给不足,流行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时织造企业生产出多少,市场就能消化多少,而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织造产能不断扩张,但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贸出口飞速增长,市场需求增速能够基本消化产能扩张。
但近些年,织造产能增速仍在不断加快,而传统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却因为频发的黑天鹅事件需求增速放缓,新兴市场的发展及内需的增长无法完全填充产能的增速。供需关系出现扭转,大量常规坯布失去了原有的稀缺性,竞争变得前所未有地激烈起来。
竞争进入下半场
随着产能的高速增长及传统欧美发达国家需求的缩减,纺织市场的竞争已经慢慢进入了下半场。纺织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部分纺织企业通过扩大产能、提高管理、更新织机等方式提升生产效率,用技术手段来降低每米坯布的生产成本;
部分纺织企业把产业链进行延伸,把更多生产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上,以求生产出更高品质、质量更加稳定的面料;
部分纺织企业专注设计研发,有的与高校合作,有的与知名设计师合作,增加面料的时尚属性与科技属性,以此来提升产品附加值……
纺织企业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以求在下半场的竞争中获得先机。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