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比亚迪新车秦L在西安上市,百公里亏电油耗达到2.9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达2100公里,价格却只有9.98万起,被网友称为“工业奇迹”。
这确实是中国工业的奇迹,而类似的奇迹,中国纺织行业也在持续发生。
产业链支撑
比亚迪的新车,之所以惊掉这么多人的眼球,就是因为它的产品力太高,价格却又如此亲民,想要做到这些,背后是国家健全的新能源产业链、以及大量相关从业人才的支撑。
相比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纺织产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是中国的支柱产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大发展,无论是体量上、质量上、还是人才上,在全球范围内都独树一帜。
过去价格上千元,需要被当成年货对待的羽绒服,现在几百元也能挑到质量不错的,变成了冬季日常服饰;前几年刚兴起的爆款瑜伽裤,现在已经能做到几十元一条的平价;夏日新宠防晒衣,价格也从几百元下降到了一百多甚至几十元,防晒、亲肤功能还一点不差……
这些背后是一条完整又强大的产业链。
原料方面,从涤纶这种传统化纤、氨纶、锦纶等适合生产功能性面料的化纤产品,再到生物质纤维、再生环保纤维、碳纤维等新型纤维。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不断进步,这些纤维的产能不断扩张,高性能纤维总产能占世界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碳纤维等很多关键材料达到国际先进,实现自主可控。
织造方面,据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长丝织造行业织机规模达到92.7万台,其中喷水织机85.5万台,同比增长11.04%。2023年全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总产量达到631亿米,同比增长6.05%。
纺机方面,我国纺织装备自主化率超过75%,纺纱等重点领域智能化快速发展。
销售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发达的电商网络平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了47149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14095亿元,同比增长12.9%。
正是因为国内广阔的市场,企业才有信心去扩张产能,完善产业链。
技术升级
比亚迪的老车主们,都喜欢调侃自己是“刺猬”,意思是比亚迪每出一款新车型,都会在性价比方面大大超过过去的车型。这并不是因为比亚迪的车不好,而是因为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
在纺织行业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同样也在日新月异,速度甚至超过汽车行业。
对小企业而言,通过技术积累达成面料差异化成为了现阶段很多企业的共同选择,面料开发在他们中的优先级不断被提高,一家普通的仅有近百台织机的小型纺织企业,仅仅一个月时间开发的面料数量可以达到近百种。
对一些更有实力的纺织企业而言,为了把控质量,也为了研发需要,他们会选择从原料开始,打通原料、织造、印染、后整理全产业链。
大浪淘沙下,纺织市场近些年爆款频出,给了消费者更丰富的选择空间。相比于昂贵的汽车,消费服装这类快消品的快速更新换代,并不会让消费者产生比亚迪车主那种变成“刺猬”的感觉,有的只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向世界
在国内市场不断扩展的同时,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产业成为了新的出口增长引擎,2024年1-3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82.9亿美元,同比增长5.5%。
相比于近年来崛起的汽车产业,纺织产业自新中国成立之时就长期是中国出口的顶梁柱。近些年,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延伸,纺织产业作为发展中国家初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一同走出国门。中国的纺织企业带着资金与人才,走向东南亚、走向非洲、走向中亚、走向南美……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10亿美元,项目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2021年,中国向海外市场提供了人均约3.8千克的纺织产品,从2000年到2021年,全世界人均消费量从9.2千克增加到15.2千克,中国对增量的供给贡献率为83%。
衣食住行中,纺织产业是“衣”,汽车产业是“行”,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借着新能源浪潮的东风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业奇迹”,引起一片赞叹。与此同时,纺织产业作为传承前年的传统产业,也在不断提质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默默地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