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议家之言 > 正文

订单都是他们的!行情来了?终究只是少数人的狂欢

[ 来源:中国绸都网 | 作者:陶佳毅 | 时间:2023-11-21T10:42:37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上周,伴随着气温的下降,市场上的冬季服装行情终于起来了,胆布突然之间爆火,部分产品的价格从每米1.8元一下子涨到2.5元,老板们赚得盆满钵满,部分染厂也出现了爆仓,朋友圈里的布老板也是一片欢腾。上游的原料也趁势支棱了起来,在原油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下不跌反涨……市场真的回暖了吗?

 

割裂的市场

有句话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网上看到的也不一定对,很多情况也要实地探访过才能证实。

首先,小编先去了网传的那家染厂,确实工厂的仓库都堆不下,厂门口还堆着大量待染的坯布,肉眼判断几百万米打底,可见生意确实不错。

但在走访市场时,布老板们的回答却和预想的不太一样。小编问了3家做羽绒服面料相关生意的企业,结果只有一家企业表示,天气凉了以后出货情况有所好转,仓库里的库存布出掉了一些,回笼了一部分资金。

另外两家做羽绒服面料的贸易企业则表示近期订单没有出现好转,尤其是外贸订单,完全不见起色,只有内贸出现了一些需求,但是也已被市场瓜分一空。

市场的表现如此割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需求≠行情

首先,市场需求确实是存在的,染厂作为行情的风向标,它的爆仓小编也是现场去看到的,降温以后平湖等羽绒服生产集散地的忙碌也不是假的,路上装布货车的忙碌程度也确实超过平时,双十一羽绒服、防寒服、冲锋衣的热销情况也确实存在……

但目前的纺织大环境中,需求和行情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划等号了。

行情的出现,说到底就是需求和供给出现错配,供不应求,产品涨价。

天气降温了,以前的服装企业会提前购买面料备货,现在采用快反模式,消费者下单了,服装企业才会跟进买面料。

气温下降时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但降温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情,而每年降温以后需要的布的种类都是类似的,今年织造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很多有经验的厂家早就开始提前准备这类布,再加上面料现货超市的备货,市场上早已充斥着这类布的库存。

因此现阶段市面上的库存布供给已经能基本匹配上降温所带来的需求,而没被库存覆盖的,外溢的这些需求也被市场上大量嗷嗷待哺的纺织企业竞争瓜分,供大于求的情况并未发生扭转,最终只不过是消化掉了一部的库存。

 

“少数派”的胜利

虽说胆布作为基础的布,谁家的工厂都能生产一点,但一般的厂家也不会有太多的库存,毕竟这种大家都能做的布按照常理也没什么囤的价值,平时胆布的利润也低。

市场上的胆布库存大量存在于几家专门做胆布的企业手中,前几年胆布市场腥风血雨,大鱼吃小鱼,剩下来的大多也都是些体量很大的企业。

此外,这些羽绒服、冲锋衣外面的面料千奇百怪,各种功能性,各种花型,但内衬大多统一用的胆布,其他面料的需求是分散的,而胆布的需求是集中的。

一旦市场上需求来了,只有他们才有足量供应市场的布,才有底气能够涨价。而这波涨价,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了。

染厂也是类似的道理,做冬季服装面料的染厂就这么几家,他们的产能在短期内是可以形成供需失衡的。

对下游的服装厂而言,哪怕是每件衣服多花四五块钱的溢价,但只要能抓住行情最终把货卖出去,生意都是稳赚不赔的,因此他们也能接受加钱,消费者在买一件几块钱的衣服的时候也不太在乎这三五块。

 

未来一段时间内,受到天量库存与巨量产能的影响,哪怕需求来了,一般也只能形成一点波澜,很难在市场全体范围内产生大规模行情,只有有能力在短期内形成供需错配的“少数派”,才能享受到最大的果实。

而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只有等外贸需求出现结构性好转才行。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陶佳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