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链就像一列火车,由原料商、坯布厂、印染厂、后整理厂等等共同组成,互相默契地配合着,平稳高效地在轨道上飞驰。市场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这列火车中充当连接车厢与车厢的车钩,无形中将分散的各种厂商有机统一起来,组成一条完成的产业链。他们就是纺织贸易商们,他们可以没有各种厂,没有各种技术,但肯定是有各种客户的。
除了少部分有工厂的,绝大多数的贸易商还是几个人一个店面就畅游在纺织的海洋里了。他们避免了重资产运行模式,他们不需要为机器折旧烦恼,为生产安全担心,更不用为招工问题惆怅。他们以一己之力将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订单吸引过来,盘活整个产业链,给纺织这列火车注入动力。当然他们又像车厢之间的车钩那样,承受着车厢之间的拖拽和挤压。
纺织产业链中一直存在的赊销模式,是很多人所深恶痛绝的,钱货两空的事时有发生。近些年,纺织人也在不断反思和调整,政府也在出台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坯布厂需要带款提货了,熟悉信任的贸易商也只能月结,染厂则铁定是月结的,多欠一天都是不可能的。最后这赊销的风险并没有被化解,反而都叠加在贸易商的身上。因为他们的客户是不可能接受带款提货的,更不要说下定金生产了。能给贸易商月结的客户都是上帝了,付款周期长达3个月,甚至6个月的大有人在。不仅影响其他订单生产,而且风险巨大。这极大地风险像一把剑悬在贸易商的头上,一旦有较大订单操作失误,出现问题,客户拒绝付款,这把剑就会落下,多年的努力奋进换来的财富可能立即化无乌有,一夜之间公司就可能倒闭。
在议价空间上,贸易商都面临着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石油价格上涨,坯布涨价;化工厂震动,染厂涨价;人工成本上升,各种工厂都涨价。这不变的规律一口一口的咬在贸易商身上,这些工厂很难去理解小小贸易商的难处。他们的态度始终是:你们可以用脚投票,你们不来还会有别人来。在客户那更是一幅“跪着听宣”的画面了。没有订单时候,盼着客户下订单;订单操作完成,又盼着客户能尽早打款。报出去的价格,如果遇到成本上升大多默默的自己承担了。市场的透明度越来越高,高出别人一分钱的报价,都可能让自己失去客户的信任。一面与各种工厂勾心斗角,一面对自己的客户曲意逢迎,微薄的利润被他们大口大口的咀嚼着。
市场是一个整体,任何一环出现问题,整条产业链都不可能幸免。对贸易商多一分理解,适当听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的作用比你看到的要大。遇到困难,大家一起努力怎么都好过互相多抗。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