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议家之言 > 正文

常熟面料市场见闻|感受“凉凉”的温度,市场比我们想象的或许还要差一些!

[ 来源:中国绸都网 | 作者:张强 | 时间:2018-12-27T17:04:24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常熟作为国内重要的纺织生产基地,有8个镇(区)被命名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名镇,其羽绒服、休闲服、经编等行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居前,集聚了波司登、梦兰等5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2017年常熟纺织服装产业完成销售额1500亿元,市场交易额1489亿元。目前常熟纺织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化纤、纺织、印染、服装生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等完成的产业链,是全国著名、行业领先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集群,因此研究该市场的发展对行业趋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期,中国绸都网采编团队走访了常熟面料市场,对常熟经编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

 

市场总体概况:2018年整体不景气,销售额、利润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目前常熟面料市场有南方布匹市场,鸽球布匹市场,国际轻纺城三部分组成,本次15家调研样本企业取自南方布匹市场,该市场属于常熟地区最早也是最成熟的布匹市场,产品包括棉麻、针织和梭织类,主要服务于当地男装市场的生产用原料。

 

据多数调研的企业样本反馈,今年以来市场境况大不如前,从整体销售情况来看,样本呈现两级分化,梭织产品相对平稳,而棉麻、针织产品持续走弱。而从整体利润情况来看,梭织产品能在全年维系10%左右的毛利润,而针织产品的利润基本处于保本边缘。从整个市场的资金承压情况来看,年底应收款在3-4成左右,1月份开始将进入收账期,产品销售也将逐步停止,预期收账进度都不乐观。

 

市场境况分析:多因素致常熟市场“凉凉”!

1、年后“三合一”整治使得大量服装厂撤离,人工成本急剧攀升

今年以来,江苏地区掀起了大规模的安监整治风暴,其中以常熟地区最甚,而当地的纺织服装工厂多为加工作坊,再加上纺织门市部内多存在群租现象,当地实行的三合一整治行动,使得大量的服装加工作坊消失或者外迁,导致了对服装面料需求的减少,同时门市部内不允许住宿的措施又让企业主承担工人住宿的成本,而部分工人逃离本地现象更加严重,人工雇佣成本也急剧攀升。因此多数受访企业反馈,当地市场不景气的因素多少来源于此。

 

2、整个市场环境在走差

今年以来,整个纺织市场出现了行业景气度不佳、终端下单不畅、厂家库存上升等“降温”信号。而从整体各大纺织集群来看,都处于一个“寒冬”状态。除了常熟地区、浙江、广州、福建等面料集群地也表现平平。

而至年末,萧绍地区市场持续表现低迷,出货量继续小幅走低,据闻本地的贸易公司新的订单不多,织造厂家也是以清库存为主;河北地区订单不多,虽然询价报价较多,但下单较为滞缓,中低支纱卡产品为主要成交品种,仍存在降价空间,染厂订单明显不满,交期在一个星期左右。

“今年从开年以来的暖冬行情就没好过,产品更新速度太快已跟不上节奏,目前产品保本甚至亏本经营,受到订单及常熟整治3合一行动的开展,导致客流量和成本急剧攀升,企业资金压力比较大。”常熟地区日月明纺织丁总表示;而常熟盛鑫布业也有同样的想法,“市场生意在下半年后急剧下滑,目前几乎接不到单,考虑成本因素,企业多是在亏本及保本销售,而明年市场则会更差!”

 

3、市场快反应致往年的爆款面料没了

据日月明纺织丁总表示,其实市场走差也基于目前的市场快反应,往年虽然说行情在年末也有回落现象,但至少有一到两个爆款让市场看上去不至于这么冷清。而反观现在,今年市面上整个市场都未见一个爆款出来,不光是企业、连市场都没了信心。总的说来,市场流行趋势的更新频率太快导致面料企业难以很好调整。

 

4、原料上涨让利润出现亏损,市场信心消失

前三季度国内外纺织品牌商囤货力度较大,导致秋冬季面料囤货意向不强,内销市场需求环比收缩。8-9月份在原料PTA暴涨下,拉动了涤纶长丝暴涨行情,拖累了面料市场定价机制。9-12月,原料价格节节败退,跌近年内低点,抑制了旺季下单情绪,厂家承接订单不足,导致生产积极性不佳,加弹、经编、圆机等开机明显下降,市场气氛也是一落千丈,旺季不旺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据市场走访的企业说,原料的暴涨暴跌让企业失去了信心,加剧了纺织市场景气末期的到来。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张强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