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议家之言 > 正文

中西部织机火爆投产VS江浙布市朝不保夕:对化纤原料市场影响几何?

[ 来源:中国绸都网 | 作者:张强 | 时间:2018-09-10T17:01:46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近日,盛泽镇公布对2018年喷水织机淘汰整治数量,预计到10月底,盛泽镇将分门别类、有计划的淘汰喷水织机1.24万台,完成今年9%的整治目标任务数量。这虽然只是在已知三年喷水织机淘汰进程中的推进事件,却透露着一个重要信息:环保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江浙喷水织机的淘汰进程再加快。

 

2019年后,江浙地区喷水织机还能剩下多少台?

从17年开始,关于喷水织机的专项整治工作如火如荼,江浙各地相继出台企业停产限产的规定,对纺织市场的影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以吴江地区为例,2017年全年累计淘汰低端、非法喷水织机44408台,占年度任务的108.7%。通过2017至2019年三年时间,将喷水织机总数量从34万台减至23.8万台,确保总量减少30%。另外嘉兴秀洲区淘汰30728台喷水织机,柯桥等地也有淘汰指标。

 

 

2019年,中西部地区喷水织机会新增多少台?

 

一方面,吴江、秀洲区等传统纺织产业集群正在大力整治喷水织机,喷水织机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涤塔夫、春亚纺等常规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对这些布的热情不减,常规产品的产能需要提上来,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喷水织机。因此,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自去年以来,江浙地区大量喷水织机户转移到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内陆地区,而受惠于当地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转移出去的织机数量在成倍增态势。

 

据行业协会统计,自2005年左右以来,纺织工业向中西部地区持续转移,中部地区则是承接转移的主要区域。现阶段,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但速度呈现前快后缓。产业集群作为纺织产业布局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截至2017年底,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建立试点关系的纺织产业集群总计209家,在全国21个省区,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5省最为集中,占集群总数的3/4。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纺织服装产业的规模占全国的50%以上,产业集群的数量也占全国的50%以上。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产业集群发展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逐步“北上”、“西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试点集群已经达到45个。

 

而据市场反馈,有近12万台喷水织机的产能已在中西部地区扩大蔓延。

 

 

中西部转移情况会不会在下半年爆发?对化纤原料市场影响?

笔者认为,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未来中西部地区的产能将是影响纺织行情的关键因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化纤原料市场的趋势方向。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值得关注:

纺织老板从江浙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因政策、成本因素呈倍增态势,但目前总量基本维持平衡。(江浙淘汰13万台,中西部新增12万台左右、后期或将再增量)

 

15年出现转移现象,17年爆发,18年上半年已开始有一定数量的坯布回流至江浙;

 

产能新增和投产进度比预计有延迟。

原因:

全国环保一盘棋导致已投产机器生产受限;已投产机器开机率大约在60-70%;

纺机企业难以满足疯狂的织机迁徙需求;

部分地区当地政府对投产前后的企业待遇差别大,织厂老板再投产信心回落;

因原料暴涨、政策扶持及环保因素的影响,目前成本高企利润缺失导致转移出去企业生产信心回落,全部产能投产预计还需要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

 

对化纤原料市场影响;

在全国织机总量增加的情况下,短期原料需求将稳定向上,然而因为中西部没有印染厂、化纤厂及后整理等相应配套设施,生产的坯布依旧会回流至江浙地区销售,因其成本较低对江浙坯布市场冲击更大,导致市场竞争会更恶劣,倒逼恶性竞争现象也会增加,导致景气周期的提前结束,不利于后期涤纶长丝的需求。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张强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