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议家之言 > 正文

政策“及时雨”浇不灭上涨势头!今天,棉价又“嗨”了!

[ 来源:中国绸都网 | 作者:张强 | 时间:2018-06-13T14:11:36 | 订阅《东方纺织》周刊 | 订阅行情短信 ]

郑棉主力1901合约从5月16日开始,经历了4次涨停后,上周政府积极调控,让棉市下了一场政策“及时雨”,价格也便如过山车一般。当周,储备棉轮出成交均价14857元/吨,较前周下跌926元/吨,折标准级(3128)价格16407元/吨,较前周下跌524元/吨;新疆棉成交均价15150元/吨,较前周下跌818元/吨,平均加价688元/吨,较前周下跌1124元/吨。

然而,政策的“及时雨”虽然暂时浇灭了棉价上涨的势头,但时隔一周后,今天,棉花期货又“嗨”起来了,早盘再次迎来大幅上涨,截至14点,棉花主力合约强势上扬超500点。

 

市场似乎又迎来了一个转折点,政策调控和资金操作博弈下的棉花产业链正在发生着什么?

 

政策调控为火热市场降了温,未来趋势或将持续向上

可以说,上周的政策调控的确给火热的棉花市场降了温。从期货端来看,在四连涨的前提下,资金面获利出逃出现了技术性大调整是一部分原因。而最主要的是跟近期国家限制棉花拍储参与者资格以及增发进口棉花配额等政策措施相关。

自6月4日起,储备棉轮出交易仅限棉纺织企业参与,且仅限本企业自用,不得转卖。

6月4日中国棉花协会声明,近期将专门向棉纺织企业增发一定数量的棉花进口滑准税配额。

这两个政策主要目的都是为预期产量减少的市场排除担忧、增加供应,为市场降温的措施。的确,调控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棉产业链价格急挫。

 

但笔者认为,长期来看,供需矛盾才是年度行情的决定力量。市场化运作讲究的是借助市场的力量,而不是短期内急涨直跌的人为调控。近期政策调控只是暂时浇灭了棉市,但如果从全球的棉花供给角度来看,国内的政策不会影响棉花年度供应和消费,棉价上涨的趋势只是暂时放缓而不是终止。

 

从近期上游市场来看,当前,年内拉尼娜灾害风险加剧担忧。据国家防总发布消息称,当前,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并逐渐增强。前期市场炒涨的点就是新疆恶劣天气导致的产量减少预期。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拉尼娜影响年气象年景整体偏差,汛期极端天气灾害事件可能多发频发,包括4月龙卷风、冰雹和强降雨袭击美国东南棉区,部分地区暴发洪涝灾害。导致减产情绪进一步蔓延,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而另一方面,山东棉花病虫危害上升,同样在影响着近期的市场。

 

从下游来看,市场良好的需求给了整个产业链持续走高的基础。5月份以来,不止中国,包括美国和印度在内的棉花价格均有所上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纱价格随之大幅上调。过去几周,印度纱线生产利润小幅压缩,巴基斯坦的纱线生产利润则开始反弹。而国内棉纱报价也普遍上涨,少则500元,多则1000元,,进口棉纱近期价格也出现了上涨,甚至有部分纺纱厂开始暂停报价。而与之同步的是,纯棉纱这波上涨带动着人棉纱以及涤棉纱也都开始上涨。

 

而从国际市场来看,近期代表全球棉花产量风向标的ICE期货迎来持续上涨,而据预测,2018/19年度预期全球棉花面积增幅有限,主产国单产较悲观,而消费增长可观,预计2018/19年度全球棉花产量略减,消费大幅调增,全球预计产不足需,需对未来谨慎乐观。今天市场的再次波动就证明了这一点。

 

短期棉价走势或将再度跌宕起伏!

监管方调控的初衷是维护棉农和棉企的正常用棉需求,但期货端的资金炒作使得基本面和价格的背离严重,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使得政府调控目标明确,防止炒作等行为成了明确的目标之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有关部门将会继续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炒作等行为对棉花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笔者认为,棉花价格“缓涨缓跌”对整个行业有利,“暴涨暴跌”对整个行业有害,随着政策调控的力度加大,市场脉络也将渐渐清晰,未来棉价终将朝着良性健康的发展趋势。但回顾16年那时妖棉的产生,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棉花会有如此剧烈的涨幅,但市场还是活生生的给人上了一堂课,这堂课叫做“调整的越久,涨的越凶”。短期来看,在政策调控和市场操作博弈下,棉价走势必会跌宕起伏。


    (本网尊重各兄弟网站及独立撰稿人之版权,如发现本网刊登您的稿件而未署名,请联系我们.同时本网也欢迎对市场具有敏锐判断和独立见解的行业人士前来投稿,投稿邮箱info@168tex.com 电话:0512-63082910)
责任编辑:张强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更多